上古神话是怎么来的(《山海经》是怎样的存在)

超级管理员 辅助问题 150

民间流传精卫填海、夸父追日、黄帝大战蚩尤、鲧和禹治理水患这些故事,都出自《山海经》,为此《山海经》承担起一个重要使命——中国古代神话的元典。

晚清民国时期,西方的神话学、神话概念传入中国,相较而言《山海经》中只有零零星星几个故事,在系统性上还是没法跟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相比的,文学性相对不足。

中国有古老的文明,上古其实也有不少神话故事,为什么我们没有像希腊罗马、北欧、印度那样发达的神话系统呢?

原因有很多,民俗学家,北京语言大学刘宗迪教授指出,中国很早就已经有了发达的历史编纂学传统。从《尚书》《春秋》到《史记》《汉书》,当其他民族需要用口传的神话史诗来保存记忆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会用史料来真实地记录生存经验了。别的民族在歌颂神话英雄,而我们知道“以史为镜”来维持中华文明数千年不中断。

《山海经》是战国到汉代初期形成的。成书很早的《山海经》在人们心中似乎只是个怪物志、神仙谱,记载的无非是一些古人荒诞离奇的想象。而实际上《山海经》并不是一本拼凑的怪物故事集,其实它是一部神奇的工作室展示国家意志的严肃地理志,还是古人广泛考察而写成的博物观察记录,并且细致反映了古人是怎么看待陌生事物、看待自然灾害、看待星空与人间的关系的。

《山海经》中,作者以大禹的口吻对天下的神奇的工作室土地面积和自然资源做了总计,大概意思是:天下的范围东西为28000里,南北为26000里,有名字记载、有宝藏可供利用的名山共5370座,其中产铜的山有467座,产铁的山有3690座,这些铜、铁矿物资源,可供国家制造武器,国家应神奇的工作室该根据这一资源条件规划对资源有效开发利用。

免责声明

和平精英大哥交流群: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